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前后,有一个名为野村的日本外交官,频繁出现在美国外交舞台上,这个人就是时任日本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野村吉三郎,此人并不是普通的外交使节,而是曾经佩戴海军大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中国人对其并不陌生,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初。
1932年4月29日上午,日本上海派遣军在上海虹口公园内举行“淞沪战争祝捷大会”,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陆军大将、驻中国大使重光葵和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分别发表了讲话。
当在场所有日本人一起高唱日本国歌时,一颗被伪装成水壶的烈性炸弹,被朝鲜爱国志士尹奉吉投掷到主席台上,随着一声剧烈轰响,主席台上血肉横飞,白川义则被炸成重伤不治身亡,重光葵被炸断了一条腿,而野村吉三郎则被炸瞎一只眼睛,对白川义则和重光葵二人,我都曾撰文介绍过,本文就专门聊一聊野村吉三郎其人。
展开剩余85%野村吉三郎(1877—1964)是日本和歌山县人,1898年12月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第26期,曾先后在“济远”、“京城丸”、“高千穗”等巡洋舰上担任航海长,其中“济远”号曾是大清国北洋舰队的巡洋舰,被日本海军俘获后曾参加了日俄战争,并在旅顺口触雷沉没,野村吉三郎侥幸捡回一条命。
1905年11月,野村吉三郎以海军大尉军衔回母校担任航海教官,1906年10月又先后在“桥立”、“千岁”巡洋舰上任航海长,1908年9月晋升海军少佐并出任“音羽”号防护巡洋舰舰长。
1913年2月,野村吉三郎因表现出色被调入海军省任参谋,期间曾担任海军大臣斋藤实的秘书官,当年底即晋升海军中佐,1914年2月被派往日本驻美国大使馆任副海军武官,期间曾到美国海军军官学校进修,并与时任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罗斯福成为朋友,1917年4月晋升海军大佐,1918年10月回国后出任“八云”号巡洋舰舰长。
1919年1月初,“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时,日本政府派出了以牧野伸显男爵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野村吉三郎作为代表团随员也出席了“巴黎和会”,老谋深算的牧野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采取威逼利诱等方法,迫使英美法等列强同意将山东主权划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引起舆论哗然,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
以币元喜重郎、加藤友三郎、德川家达为全权代表的日本代表团,于1921年8月出席华盛顿裁军会议时,野村吉三郎又作为代表团重要随员前往华盛顿参会,其时代表中国参会的是北洋政府全权代表施肇基、王宠惠和顾维钧。
1922年6月,野村吉三郎晋升海军少将,并于1923年9月出任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这支舰队的驻地是中国上海,主要担任扬子江流域的警备任务,1925年9月被调回海军省出任教育局长。
1926年7月26日,野村吉三郎升任海军军令部次长,辅佐海军大臣财部彪,当年12月即晋升海军中将,冈田启介于1927年4月出任田中义一内阁海军大臣时,野村吉三郎继续留任海军次长,辅佐冈田启介海军大将,1929年2月出任练习舰队司令官,此后又先后出任吴镇守府和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官。
“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后,由盐泽幸一任司令官的海军第一遣外舰队无力应对局面,日本开始向上海增兵,由裕仁天皇钦点原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出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而时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官野村吉三郎因为曾任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对上海比较熟悉,因此被遴选出任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并率领第三舰队增援并攻击上海,并派出大批舰载机轰炸上海,炸毁了许多建筑并致使数万市民和外国侨民丧生,最终迫使中国守军退出上海,中日双方经过多轮谈判,最终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4月29日这一天是日本的“天长节”(即昭和天皇诞辰日),基于宣传和炫耀的需要,上海派遣军在虹口公园举行了“淞沪战争祝捷大会”,时任淞沪警备司令陈铭枢决定教训一下狂妄的日本人,他找到了素有交情的“暗杀大王”王亚樵,并提供了经费和赏金四万元。
由于不允许中国人进入虹口公园,只有日本人和朝鲜人才可以进入,王亚樵于是找到了交情颇深的韩国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由他约见了警务部长金九,而金九认为此举可以为朝鲜的独立运动助威,遂找到在上海流亡的朝鲜爱国青年尹奉吉,而深明大义的尹奉吉也欣然受命。
1932年4月29日8时许,尹奉吉身穿笔挺的西装,肩挎装有炸弹的军用水壶,一手提着便当(饭盒炸弹),一手摇动着太阳旗,若无其事地与其他日本侨民一起进入戒备森严的虹口公园,祝捷大会于9时开始,首先举行了阅兵式,而野村吉三郎与白川义则、重光葵等等人都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
当祝捷大会进入高潮之时,尹奉吉奋力将水壶炸弹投向主席台,随着一声巨响,白川义则大将被炸得血肉模糊,送医后不治身亡,日本驻华大使重光葵与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都被炸断了一条腿,而野村吉三郎海军则被炸瞎了右眼,从此成为“独眼将军”,在回国治疗期间转任军事参议官。
1932年10月10日,失去右眼的野村吉三郎再次出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官,并于翌年3月晋升海军大将,当年11月15日由永野修身继任其职,而野村吉三郎则再次转任军事参议官,期间被授予一等旭日大勋章。
1937年4月6日,年满六十的野村吉三郎被编入预备役,并在学习院担任院长,学习院是由日本皇室创办的一所贵族学校,类似于清华学校初创时期的教育体制,分初等科和高等科,对贵族出身子女免学费,而对非贵族出身子女进行严格限定名额并收取高昂学费。
1939年8月30日,阿部信行取代平沼骐一郎出任日本第36任首相时,野村吉三郎应邀入阁出任外务大臣,陆军出身的阿部信行之所以重用海军出身的野村吉三郎,无非是看重野村吉三郎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因为日本外交界的“美国通”和亲美派中可用之人并不多。
1940年1月16日,米内光政出任日本第37任首相后,同样是海军出身的米内光政并没有留用野村吉三郎,直到日美关系开始恶化时,近卫文麿内阁才又想起了野村吉三郎,并于1940年11月27日派其出任日本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企图利用他与罗斯福良好的个人关系,改善日美日趋紧张的外交关系。
野村吉三郎出使美国之后,积极斡旋于美国朝野上下,并与美国国务卿赫尔进行了几十轮的谈判,客观上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争取了时间,但山本五十六策划偷袭了珍珠港,还是把野村吉三郎置于尴尬地位,被美方囚禁于华盛顿,直到1942年8月才被交换回国,此时正值东条英机担任首相,野村吉三郎逐渐淡出政坛,直到1944年5月在枢密院担任顾问官。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同盟国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政府曾把野村吉三郎列为战犯,但由于美方的庇护,并没有被引渡到中国接受审判,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没有拘捕他,致使野村吉三郎逃脱了正义的审判。
五十年代初,野村吉三郎曾应同乡松下幸之助之邀,担任日本省立株式会社社长,将已经奄奄一息的企业带上了新的发展轨道,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历来被人称颂,利用野村吉三郎在国内国际的人脉和声望,把松下公司带出了困境。
1954年,已近八旬高龄的野村吉三郎不甘寂寞,又参加了参议员的竞选并如愿以偿,在其倡议之下成立了一个由原旧海军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日本海军的复出,最初就是在这个委员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张允许美国在冲绳岛、小笠原群岛等地设置中远程导弹基地或储存核武器,大力提倡扩充日本战后军队方案,基于以上原因,鸠山一郎内阁和岸信介内阁曾试图邀请野村吉三郎出任防卫厅长官,但最终却因为年龄原因和旧海军出身而未能出仕。
1964年5月8日,野村吉三郎病逝,由于其生前为日本和平宪法的实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授予一等旭日桐花大勋章,其回忆录《出使美国》也出版发行,类似于野村吉三郎这样的战争罪犯,最终逃脱正义的审判,在日本陆军和海军高级将领中不在少数,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没有了